那一瞬间,我敢打赌,电视机前头至少一半人的心跳都漏了一拍。
澳门冠军赛,孙颖莎对阵赫尔希,第二局,比分10-10。
明明几分钟前还是莎莎10-7领先,手握三个局点,怎么一转眼就被人追平了?
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子“要出事”的味道。
果然,10-12,这一局,丢了。
丢得那叫一个干脆,对手赫尔希那小姑娘,金发飘飘,打起球来却像个小坦克,横冲直撞,最后一记变线得分后,她握拳嘶吼,那劲头,仿佛拿下的不是一局,而是整个冠军。
赛前谁能想到这剧本?
第一局11-7,莎莎赢得跟去楼下便利店买瓶水一样轻松。
我们都以为这又是一场毫无悬念的“教学赛”,顶多三下五除二,收工,吃饭。
结果,赫尔希这姑娘,愣是把一场普通的1/16决赛打出了决赛的气氛。
她那几板不讲理的搏杀,角度撕得极大,力量也顶得足,完全是豁出去的打法。
你防住我一板,行,我下一板更凶。
莎莎在那几分钟里,确实有点被对方这种“疯狗流”打法给带乱了节奏。
说实话,看到那一刻,我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:完了,莎莎心态不会受影响吧?
这要是换个心理素质差点的,下一局估计得畏手畏脚,心里犯嘀咕。
毕竟,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对手,用这种方式抢走一局,脸上无光不说,心里也憋屈。
可镜头一转,切到场边休息的孙颖莎。
你猜我看到了什么?
一张平静到几乎没有表情的脸。
她只是默默地喝了口水,听着教练邱贻可的布置,眼神里没有一丝慌乱,就好像刚刚丢掉12分的人不是她。
然后,更绝的来了。
赛后采访,记者把话筒递过去,估计也是想问问她当时心里咋想的。
结果莎莎轻描淡写地来了句:“赫尔希非常年轻,有一定的特点。我在前两局属于适应、摸索的状态。”
你听听,这说的是人话吗?
这简直就是顶级程序员在调试代码的思路!
我们这些凡人看得心惊肉跳,在她那儿,丢掉的一局不过是一次“压力测试”,是为了收集对手的数据,摸清对方的球路和搏杀的临界点。
前两局是Beta版测试,找出Bug,后两局,直接上线正式版,11-3、11-4,两局加起来让对手拿了7分,程序运行流畅,完美收官。
这种冷静,有时候比赢球本身更让人觉得可怕。
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碾压了,这是一种认知层面的降维打击。
她的世界里,比赛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,更像一个巨大的实验室,每一个对手都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。
这种心态,放眼整个乒坛,能做到的又有几人?
就在莎莎这边把比赛当成大型软件调试现场的时候,我们的小将蒯曼那边,可就是实打实的硬核求生模式了。
3-1逆转朱芊曦,过程磕磕绊绊,远没有比分看起来那么轻松。
赢下来固然可喜,但真正的考验,现在才刚刚开始。
她的下一个对手,伊藤美诚。
这个名字,对于中国乒乓球迷来说,分量太重了。
她就像我们从小到大,隔壁班那个永远让你不舒服的“宿敌”。
她可能不是每次都考第一,但她总能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,给你来一下狠的。
那鬼魅的发球,那不讲理的拍击式进攻,那永远写着“不服”二字的脸,构成了过去好几年国乒女队挥之不去的梦魇。
虽然这两年,随着国乒对她的深入研究和她自身状态的起伏,伊藤的威胁性有所下降,但谁敢小瞧她?
一头沉睡的老虎,醒过来依旧能伤人。
让刚从泥潭里爬出来的蒯曼去直接面对她,这难度,不亚于让一个刚考过驾照的新手,去跑纽博格林北环赛道。
这场对决的意义,早就超出了晋级八强本身。
这更像是一场“摸底考试”,考的是蒯曼的技术硬度,更是她的心理承受能力。
能不能在伊藤那种快速、怪异的节奏里站稳脚跟?
能不能顶住那种无处不在的压迫感?
这对蒯曼来说,是一次绝佳的升级机会,当然,也可能是一次残酷的教训。
一场比赛,两种心境。
孙颖莎已经在云端之上,举重若轻地校准着自己的航线,她要战胜的,更多是那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自己。
而蒯曼,还站在险峻的山脚之下,即将迎来一场决定她能否继续向上攀登的暴风雪。
这或许就是竞技体育的传承吧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。
你说,蒯曼这孩子,这次能扛住伊藤那闻名天下的“三板斧”吗?
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广东股票配资网,网上配资官网,股票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