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过那种人没?
刚被前任发了条“在干嘛”的短信,立马觉得自己身价倍增,转头就敢放兄弟鸽子。
结果呢,人家兄弟几个压根没惯着,直接开了新局,留他一人在原地尴尬。
最近的国际舞台上,印度就活生生上演了这么一出“塑料兄弟情”,那场面,简直不要太精彩。
故事得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那个云淡风轻的“官宣”说起。
就在金砖国家那场线上峰会开得正热闹的时候,这位老兄对着镜头,慢悠悠地扔下一个炸弹:那个之前一直被卡着的“金砖自主支付平台”,我们决定重启了。
他还特意补了一句,这事儿,我们几个兄弟积极推进。
这话里的潜台词,简直比西伯利亚的冬天还冷:那个之前一直从中作梗、不让大家绕开美元搞小金库的“某位成员”,我们不等你了,您自便。
这一巴掌,隔着屏幕都觉得疼。
这下全世界都看明白了,印度那点在美俄之间反复横跳、企图“左右逢源”的小九九,彻底被掀了个底朝天。
那问题来了,印度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作到这个地步的?
时间得倒回几天前。
那天,大洋彼岸的特朗普,突然一改往日对印度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态度,破天荒地开始说起了好话。
什么“我一直是莫迪总理的朋友”啦,什么“不用担心美印关系”啦,那叫一个亲热。
要知道,这位爷前阵子还骂印度占美国便宜,嫌它买俄罗斯的武器石油,怎么看怎么不顺眼。
这突如其来的示好,就像是渣男半夜发来的“我爱你”,谁信谁就输了。
可偏偏,新德里就信了,而且还感动得一塌糊涂。
莫迪总理那边光速回应,社交媒体上浓情蜜意,把美印关系直接捧上了“全面全球战略伙伴”的高度。
这颗糖吃下去,印度感觉自己又行了,腰杆都直了不少。
于是,就有了开头那一幕。
金砖兄弟们本来约好了一起开会,商量怎么对付美国的贸易大棒——毕竟大家都是受害者,抱团取暖是正经事。
可印度呢,临开会了,突然说莫迪总理不去了,派个外长代表一下。
嘿,这叫什么?
这叫“降级处理”。
在外交这桌酒席上,主陪不上,换个副手来敬酒,意思就是:这局不重要,我心里有别的谱儿。
这谱儿是什么,不就是向华盛顿表忠心、递投名状嘛。
印度的算盘,其实不难猜。
它一直想当那个在钢丝上跳舞的“腕儿”,左手拉着美国,右手牵着俄罗斯,两边的便宜都想占。
从美国那儿拿技术、拿支持,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;再回头在金砖这个圈子里当“发展中国家代言人”,扩大影响力。
它以为这次缺席峰会,是走了一步妙棋,既能安抚住美国,又不会真的失去金砖。
可惜,它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,也低估了别人的决心。
俄罗斯这一手“釜底抽薪”,直接把印度的梯子给抽了。
你不是拿“一票否决权”当筹码吗?
行,我们不跟你玩这个规则了。
你不是想两头通吃吗?
对不起,牌桌上最忌讳的就是这种“三心二意”的玩家。
信誉,在国际政治这个丛林里,有时候比航母还管用。
你今天能为了几句好话背刺兄弟,明天谁还敢把后背交给你?
现在再看,美印关系真就“回暖”了吗?
贸易关税这些硬骨头,一个都没啃下来。
特朗普的几句夸奖,不过是张随时可以作废的口头支票。
而金砖这辆列车,也不会因为有人中途想下车就停下来。
印度这波“极限操作”,最终可能落得个什么下场?
很可能是金砖这边的信任丢了,美国那边的真心也没换来,成了那个风箱里的老鼠,两头受气。
说到底,这场让人哭笑不得的“破防”,不过是印度外交困境的一个缩影。
总想当所有人的朋友,最后往往谁的朋友都不是。
在这个世界上,想走捷径,往往最后走的全是弯路。
广东股票配资网,网上配资官网,股票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