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走的课堂.跨越历史与现实的青春对话
从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到安吴青训班的青砖讲台,从富平乡村的金耳大棚到阎良社区的航空梦,西安航空学院“探寻来时路,接力新征程”实践队用8天时间,完成了一场跨越历史与现实的青春对话。这场行走的课堂里,红色基因的传承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,而是烈士纪念碑前的默哀、老兵颤抖的讲述;乡村振兴的实践不再是报告里的术语,而是张彩茹书记摩挲手指的温度、村史馆里的时空对话;科技报国的理想不再是实验室的公式,而是航空工程师“把青春焊进钢铁”的坚守。
三重蜕变·从旁观者到践行者的青春觉醒
队员们在“红色铸魂—基层扎根—科技播种”的三维实践中,完成了三重蜕变:从“历史旁观者”到“精神传承人”,在120师誓师广场的呐喊里,读懂“敢为人先”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基因;从“理论学习者”到“实践参与者”,在航空社区的烟火气中,明白“家国情怀”是无数普通人把日子过成诗的坚韧;从“科技追随者”到“火种播撒者”,在给孩童上科普课的瞬间,领悟“强国建设”需要把论文写进社区街巷、田间地头。
展开剩余53%青春宣言·在使命传承中锚定成长坐标
当队员们带着老兵的嘱托、社区的期盼、科技的火种继续前行,这场青春征程早已超越“预设轨迹”的边界——它是一次精神的觉醒,让“使命”从抽象的口号变成具体的行动;它是一场代际的对话,让“传承”在白发与青丝的交握中完成接力;它是一种成长的宣言,让“青春”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找到绽放的坐标。
未完待续·把践行使命写在祖国大地上
下一阶段,我们将持续深耕这片红色沃土,做红色血脉的传承者。以这八天里积攒的感动与沉淀的思考为动力,努力转化成更扎实的调研成果、更生动的传播篇章。正如团队旗帜上的标语“探寻来时路,接力新征程”那般,青春不是用来缅怀的,是用来践行的——而这份践行,才刚刚开始。
文案|王子珍 刘婕
图片|沈安迪 王文鑫
编辑|张柏榕
审核|孙茉莉
发布于:湖北省广东股票配资网,网上配资官网,股票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